发表时间: 2025-07-11 16:43:04
作者: 炼化及石化下游产业网
浏览: 34
扛稳“助推技术进步、助力提质增效、助强产业发展”核心职责,不断增强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竞争力,充分发挥催化剂“芯片”作用,奋力开创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新局面。
焦 阳 (作者为催化剂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)
催化剂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,聚焦“成果转化平台、经营责任主体”功能定位,扛稳“助推技术进步、助力提质增效、助强产业发展”核心职责,推动“四链”深度融合,聚焦价值创造全链条,对内抓优化、促改革,对外拓市场、谋发展,不断增强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竞争力,在集团公司巩固拓展“第一增长曲线”、加快开辟“第二增长曲线”的征程中充分发挥催化剂“芯片”作用,奋力开创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新局面。
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力,打造技术增效新引擎。充分发挥产销研用纽带作用,深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,将技术红利转化为经营效益。提升制备能力。持续释放自主研发平台活力,整合各工程技术试验中心资源,聚焦工艺优化、质量控制、节能降耗、清洁生产等领域,开展协同攻关。做好生产实践经验规律性总结,完善催化剂制备成果数据库,加大首台(套)装备、首批次材料应用力度,探索“AI+制造”应用场景。加速科研攻关。积极参与集团公司“大兵团”科研,发挥自身全流程制备技术优势。全力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中国石化“十条龙”科技攻关项目,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技术。促进成果转化。与系统内研究院探索定向委托开发等合作模式,畅通全链条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,加快成果到商品再到效益的转化。
坚定不移提升产业布局控制力,培育发展创效新动能。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,构建安全稳定、敏捷高效的生态体系,推动催化剂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。在强链方面,抓好装置升级和产品迭代,推进以“两基地一中心”为核心的重点项目实施,完成天津新材料生产基地一期、科创中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,启动上海基本有机催化剂制备基地建设。在补链方面,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,加快迈进氢能、电催化、绿色低碳循环、碳基新材料等新领域,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。在延链方面,以“自建+合资”方式延伸上下游产业链,上游深化与重要原材料生产商合资合作,实现原材料自主可控;下游大力发展废催化剂循环经济,加快东北、华中等自建废剂处置基地建设,推进华北、华南两家合资公司股权控股。
坚定不移增强国际经营竞争力,开辟市场扩效新空间。以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为指引,借助中国石化海外平台“组团出海”,构建“技术+服务+运营”三位一体优势,培育国际化经营“增长极”。用技术突破市场。突出技术引领,探索建立本土化催化剂技术标准,着力解决催化剂海外应用“水土不服”问题。重点做好PX(对二甲苯)吸附剂、连续重整等催化剂市场攻关,针对用户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,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。用服务巩固合作。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,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。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,打造高水准国际化技术服务人才队伍。用运营保障需求。快速推进与海外企业合资合作建厂,实现催化剂海外生产供应。完善全球服务网络,设立境外销售公司,实现零时差保障。
坚定不移激发深化改革内生力,构建运营提效新机制。坚决打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,不断完善“管理、授权、激励”三大机制,全力打造催化剂改革样板。聚焦管理提质量。坚持质量和效率相统一,进一步理顺基层治理架构。注重系统集成,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,实现运行管理高效化。聚焦授权激活力。持续深化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,完善课题负责人制度,赋予课题负责人更大自主权。深化实施“揭榜挂帅”,打造创新产品运营团队,推动科研成果快速创效。聚焦激励增动力。深化三项制度改革,抓好干部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,健全市场化用工机制。突出考核的科学性、针对性、实效性,构建更具激励性的差异化分配体系。